雄踞中国正北方,边境线长达4200公里,拥有全国1/8的国土,1/4的草原,1/17的耕地,1/10的森林……已经发现各类矿产130种,预测资源量为1.2万亿吨,其中稀土储量居世界第一,煤炭储量居全国第二。据有关部门统计,各类矿藏储量占全国前三位的有29种,前10位的有56种,资源性矿产价值量在13万亿元人民币以上。
这,就是内蒙古。
1999年初,江泽民总书记视察内蒙古时说:“要注意发挥资源优势,提高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力争使内蒙古成为我国下世纪经济增长的重要支点。”
内蒙古人理解总书记“重要支点”这个概念,是基于内蒙古在全国具有的重要而独特的地位,结合21世纪全国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要求提出来的。在21世纪中国现代化发展战略中,内蒙古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内蒙古应该担起这个战略支点的重任,首先应该体现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过程中。
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内蒙古能够成为“重要支点”吗?在呼和浩特举行的一次关于西部大开发的研讨会上,有关专家列出许多条无可辩驳的理由。
内蒙古具有较强的经济传导功能。内蒙古东西横跨2000多公里,其经济兴衰进退波及影响到毗邻的8个省区;有10多条国道公路或起始或穿过内蒙古,有2条国际铁路和数条国际公路经内蒙古出境;在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总格局中,对俄罗斯、蒙古及东欧,内蒙古在最前沿。内蒙古已经出现了许多资源富集并且发展态势好的“经济隆起带”或过渡带,由华北、东北向西北延伸过渡,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能够发挥示范、传导、联动的巨大功能。
内蒙古生态建设具有全局性的意义。内蒙古境内有黄河中上游近千里河段,还是几大水系的源头;内蒙古处于我国季风主风向的上风头,其生态状况影响到中国整个北半部,不但京津地区的自然环境需要内蒙古生态屏障的保护,而且,“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大西北”更离不开内蒙古的生态建设。正如江泽民总书记所说:“内蒙古是我国北方的一道天然生态屏障,这里的生态环境如何,不仅关系到内蒙古各族群众的生存与发展,也关系到华北、东北、西北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意义和贡献十分重大,一定要搞好。”
内蒙古具有经济开发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内蒙古经历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数次集中开发∶50年代以包钢和大兴安岭为中心的开发建设,形成了百万人口的草原钢城包头和国内最大的森工基地,分别带动了数万平方公里的经济繁荣;60年代的三线建设,在一片不毛之地上形成了工业城市乌海;80年代,鄂尔多斯高原的煤炭油气资源的开发,把曾经是内蒙古最贫困最落后的地方建设成现在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地方。
内蒙古具有搞好开放、开发和加快发展的条件。经过内蒙古历届党委、政府带领全区人民不懈的努力,已经奠定了比较好的发展基础,1998年,内蒙古国内生产总值居全国第24位,略逊于重庆、陕西,略高于新疆、甘肃,而GDP的增幅,却排在全国第11位,在西部及少数民族地区中具有相对优势和较好的发展势头。在这个基础上参加西部大开发,一定能够发挥“重要支点”作用。